金秋九月,嵊州市良種繁育場千畝稻田翻涌著金色浪濤,空氣中彌漫著沁人的稻香。9月24日至25日,2025浙江?長江下游水稻新品種大會在嵊州舉行。大會以“品種創新,引領發展”為主題,集中展示來自全國12個省(區、市)64家育種單位的521個水稻品種,數量與覆蓋范圍均創歷史新高。
走進嵊州市良種繁育場展示基地,稻田中央用紫黑色與白色水稻精準“繪制”的二維碼率先映入眼簾,手機掃碼即可快速獲取相關資訊,科技感撲面而來。在田間,智能科技設施隨處可見:農技人員手持搭載AR智能識別技術的病蟲害測報儀,對準稻葉一掃,短短幾秒便診斷出病蟲害類型,并同步推送針對性防治方案;不遠處,飛防設備正低空掠過稻田,高效開展常態化統防統治;水稻數字化考種機則通過實時參數測量與智能數據分析,精準區分實粒與秕谷,為品種選育和良種篩選提供可靠數據支撐。“這些智能設備讓‘看禾選種’變得精準高效,更實實在在幫我們把田管得更好。”嵊州市二分田糧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負責人過永華笑道。
沿著觀摩路線前行,主導品種展區成為焦點。這里精選今年我省水稻主導品種中的19個優質品種集中展示,“專家介紹+田間對比牌”的展示方式,讓每個品種的創新點、適用場景一目了然。展區內,“老牌創新品種”與“新晉新秀”同臺亮相:既有“甬優1540”“中浙優8號”等連續多年保持推廣優勢的品種,也有“華中優9326”“秀水1717”等近兩年新審定的品種。“大家看,這片‘華中優9326’,結實率達85%,畝產比普通品種提升10%-15%,整精米率達68%,生產的稻米又香又糯!”嵊州市良種繁育場有關負責人繆添惠介紹。
在新設的紹興本地特色米制品展區,嵊州年糕、紹興黃酒等產品旁均標注著所用水稻品種。工作人員端著剛蒸好的年糕邀請大家品嘗:“好的米制品背后,得有好稻種撐著。像這款年糕,用的是‘甬優538’稻種,這品種不光能多打糧,米質還特別適合做年糕,吃著軟糯又不粘牙,您一嘗就知道!”
稻田另一側,“稻夢谷?富樂田園”農文旅景區與展示基地相映成趣。復古小火車載著游客穿梭在金色稻浪間,稻作文化餐廳推出的“米主題套餐”香氣四溢。“我們希望讓公眾不僅能看到品種創新的成果,還能親身感受‘稻’的多元價值。”負責人張桔芳預計,國慶假期期間,這里日均將接待游客2000人次。
啟動儀式上,5場水稻品種產業化合作簽約順利完成,涵蓋優質稻米全產業鏈合作、專用稻米開發、年糕專用稻產業化、產加銷一體化合作等領域。“這不是簡單地‘賣種子’,而是從品種選育到加工銷售的全鏈條合作,以‘浙禾香2號’為例,我們會統一種源供應,對接米企訂單種植,讓好品種真正變成農戶手里的‘增收糧’。”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水稻種業部經理湛立偉介紹。
大會還公布了20個水稻推薦品種,涵蓋秈粳雜交稻、雜交秈稻、粳稻三大類。“我們考察了田間表現,結合產量、米質、抗性等審定數據,最終選出這些品種,希望能為不同區域、不同需求的種植者提供最優選擇。”大會評選組專家、福建省種子管理總站的滕振勇解釋道。
種子是農業的“芯片”。“我省將持續深化種業振興行動,強化育種科技創新、品種推廣應用,大力推進種業企業與糧食加工企業的深度合作,推動優良品種快速從田間走上餐桌,為糧食安全與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動能。”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表示。(農村信息報記者 丁佳味)